第15届中美绿色能源论坛


第15届中美绿色能源论坛将于南京2023年12月13-14日在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D区会议中心麒麟厅举行。会议由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碳中和实现路径与能源科技创新”。

会议的共同主办单位还有:清华大学, 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EIRI),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学院,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

会议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外院士等数十名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参会并作报告,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低碳可持续发展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论坛内容将涵盖能源前沿创新技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碳中和及综合能源系统等多个方面,整合全球能源创新思维,聚焦热点话题,探讨实际解决方案,推动国际合作及协同发展。

2022国际绿色能源高峰论坛

 

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隆重宣布,”2022国际绿色能源高峰论坛”暨“第14届中美绿色能源高峰论坛”将于2022年12月2-4日(中国时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日程安排如下,全部会议免费对公众开放,但请提前注册参会,以便获得会议链接等相关信息。

氢能的未来

全世界众多国家已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氢能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将担负起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巨大的潜能已引起广泛关注。氢能可以应对多种关键的能源挑战,它可为多个行业提供降低碳排放的途径,不仅包括交通,还包括化工,钢铁等这些在显著降低碳排放具有很大挑战的行业,它还可以作为能源载体,储存和传输能源并增强能源安全。氢能的未来,不可限量。

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非常高兴地邀请了来自政府、能源行业和国际组织的杰出嘉宾,从各自的领域分享他们在制氢、储氢、用氢上的真知灼见和成功经验,展望氢经济的发展路线,共同探讨氢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国际绿色能源高峰论坛

 

2020国际绿色能源高峰论坛”将于2020年12月5-7日(中国时间)在Zoom线上举行。会议全部免费开放,但需提前注册。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仍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正努力地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经济,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着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危机。发展绿色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的绿色能源创新和国际合作”。两位诺奖得主将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

吴锡九先生追思会

为深切缅怀和纪念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创始人、主席吴锡九先生,诚挚邀请您于美国西部时间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下午17:00 -19:30 ,(暨中国时间 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上午8:00-10:30)在线上参加吴锡九先生追思会。

请先注册:https://www.evite.com/event/00285FVXERFGYYZIIEPLBMR7PVYKYI/rsvp

追思会的Zoom会议链接:

https://zoom.us/j/98957180279?pwd=dWJmZ3hmN1JwMloxSWFQTHFCSDlNZz09

如在Zoom上直接登录:

会议ID:989 5718 0279
密码:131526

绿色能源研讨会:后疫情世界的绿色能源发展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仍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正艰难地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经济,与此同时,近日美国加州等多地的蔓延山火,也凸显了由于全球变暖造成越来越多的极端恶劣天气。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新冠肺炎很可怕,但气候变化可能更糟。发展绿色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那么,

中国科协万钢主席会见朱棣文和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代表团一行

2019年10月2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 (Steven Chu)博士率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代表团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中国科技会堂会见来访的代表团一行。


 

万钢主席对朱棣文博士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双方就当前形势下推动中美科技人文交流、清洁能源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应当保持中美科技交流渠道的畅通,继续推动中美科学家、科技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索解决目前中美科技交流和能源合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共同促进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2019年10月2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 (Steven Chu) 博士率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代表团一行访问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亲切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解振华就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与朱棣文教授一行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朱棣文教授也介绍了美国加州在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双方就如何推动中美民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以及与欧洲等国家地区开展合作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应当保持中美交流渠道的畅通,继续推动中美科技机构、企业、非盈利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